bevictor伟德

校园新闻

312025-10
2025-10-31

【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】刘汉俊: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十大文化武器

本新闻来自:SJC

10月22日下午,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大讲堂”系列讲座2025年第5期在公司三楼报告厅顺利举行,bevictor伟德兼职教授刘汉俊主讲《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战的十大文化武器》。刘教授将抗战史与党的思想理论、民众动员、新闻报道、文艺作品深度结合,阐释“文化也是武器”的核心命题,为听众带来一场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实指导意义的文化盛宴。讲座由公司副经理王敏教授主持,广电系欧阳敏副教授、公司党政办主任刘静慧老师等50余名师生参加。

讲座伊始,刘老师指出今年是“九一八”事变94周年、卢沟桥事变88周年,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日子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,也是最好的清醒剂。”通过引用这一重要论断,刘老师强调抗战是军事上的较量,也更是思想、舆论与文化的交锋。他说,“回到这些历史现场,才能真正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。”

围绕“文化武器”这一核心关键词,刘老师系统梳理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文化手段动员民众、凝聚共识、打击敌人的历史实践。他强调,这里的“文化武器”是具有现实战斗力的武器,涵盖抗战思想、抗战主张、抗战战略以及新闻宣传、理论武装、文艺创作等多个方面。在精神动员层面,刘老师重点阐释了延安时期的抗战理论成果,尤其毛泽东的抗战思想,及其传播机制。

讲座中,刘老师还与现场师生合唱《松花江上》《黄河大合唱》《歌唱二小放牛郎》等经典抗战歌曲片段,让“飞扬的歌声”这一文化武器从历史文本中“走”出来,变得清晰可听、真实可感。他指出,这些作品是 “带着旋律的行动号角”,曾激励无数青年奔赴抗日前线,将民族危亡意识转化为个人使命。他还以《白毛女》等经典文艺作品为例,强调文艺对八路军战士觉悟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,文艺工作者是“思想动员前线的宣传员和战斗员”,将现实中的苦难通过群众性的戏剧语言、民众熟悉的叙事方式进行传播,唤醒了广大工农和战士。刘老师还结合平型关战役、忻口会战等经典战役,回顾了国共二次合作中八路军、新四军所发挥的作用;还通过解读抗战时期的报刊版面、宣传海报、标语口号等方式,阐述我们党做宣传鼓动组织工作的历史经验。

王敏老师作总结发言。他认为,刘老师的精彩报告通过中国式叙事,跳脱出西方中心主义的二战史框架,凸显了中共抗战和东方战场在二战中的重要地位。通过系统梳理日本侵华的历史、中国共产党抗战思想以及文化抗战路径与作品,刘老师给同学们作了一场系统深入的抗战历史教育、文化传播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,有助于同学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。他还基于刘老师讲座的启发提出一系列研究选题,供同学们持续探讨。现场师生也和刘老师热烈交流,汇报讲座所感所得。

(李轩晨 曾茜)

本网版权与免责声明:

①凡本网注明“本文章(新闻)来自:SJC”的作品,版权均属于本网,如需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,请在使用时注明“来源:bevictor伟德(http:)”。

②凡本网注明“本文章(新闻)来自:XXX(非本网)”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